每逢建军节,我们也总要希望能够藉着一篇文字,或者一部剧作,以聊表一点心意,这并不是出于一种人云亦云,而是发自内心的敬意与感谢。在2017年,无独有偶,正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的话剧《催眠》,也正是讲述着一个关于和平年代军人的故事,他们没有在沙场上的浴血奋战,却同样足以令我们抱以十足的敬意。
不久前的几件事情,或许又会让我们对于军人这个群体有了新的理解与发现。 湖南遭遇的特大洪灾,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又第一时间出现于抗洪前线,一如既往,雪中送炭,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令我们能有一份心安。 而几天前的朱日和阅兵仪式,仍在以借助着网络迅速发酵,以至于海内外无不侧目,正因有着这样的军队,让我们不禁为自己出生的国度而深感豪情万丈。 军人之伟大,在于奉献常人之不敢奉献,面对常人之无法面对。
作为军旅作家,《催眠》原著小说的作者马晓丽对于军人这样一个群体,有着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催眠》的创作初衷来源于汶川地震,作品着眼于灾难之后,人们如何面对心理上的创伤。正如剧中的战士、作家、心理医生,每个人都陷入了自己困境,而如何走出困境,直面问题,是作品要探讨的话题。
从充满炮火硝烟的战场中走出,纵使我们不再时刻面对炮火与死亡的威胁,而我们的军人们,却仍然时时站在生与死的交界上。他们经历过我们许多人无法经历的灾难,拥有许多无以与他人言说的无力与痛苦,如同剧中的军人那样,男儿有泪和血吞,却把病根留在了心里。 在战争年代,首先发现于军人身上被称作“弹震症”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屡见不鲜,而即便进入了和平时期,军人这一身份所带给他们的,不仅是责任与光荣,同样也有着难以言喻的压力。
在一次抗震救灾后,一名排长患上了心病,反复不断地与自己较劲,陷入了心理的困境中,而在帮助他走出阴霾的同时,同样从灾区走出的女作家与心理医生也在寻找着治愈自己的方式——《催眠》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我们希望用这样一个故事,成为军人群体的一个注解,他们是祖国的脊梁,也同样是有血有肉有心的人。 谨以此剧,向每一位为祖国奉献青春,铸造钢铁长城的军人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