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在他生命中最后五年中创作了六首钢琴三重奏,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是钢琴、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这一室内乐体裁承前启后、独树一帜的经典。在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中,三件乐器的表达开始趋于平衡,乐器间如歌剧重唱般富于戏剧性的“对话”大大提升了三重奏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同时,莫扎特所特有的童真与浪漫的抒情特质,在这六首钢琴三重奏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作为国内合作时间最久的钢琴三重奏组,基因三重奏组(DNA Trio)在他们合作的第13个年头,策划推出“莫扎特三人行——莫扎特经典室内乐名曲音乐会”。4月30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他们将完整演出两首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降B大调作品502、E大调作品542。在两首经典作品之外,基因三重奏还将演出他们改编的《莫扎特小星星变奏曲》,以及莫扎特的著名歌剧《魔笛》中的二重唱。基因三重奏的三位演奏家将继续他们一贯的传统,在音乐会中且演且说,为现场听众介绍曲目及室内乐知识,趣解音乐基因。这将是一场兼顾艺术性与趣味性,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室内乐音乐会。
近当代室内乐舞台上钢琴三重奏的常备曲目通常是从贝多芬开始的,偶尔有老艺术家级别的或者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三重奏组(比如我们)演一两首莫扎特,海顿则只有为数不多的唱片,极少在德奥英以外国家的音乐会上出现。其实作为古典乐派的正根儿,莫扎特与海顿的钢琴三重奏数量又相当可观,但凡能演,按说应该久演不衰才对。而少有人碰,不能用“都眼瞎了”来解释。我们这个时代,劣质品横行确实不需要理由,但真正的珍品也不会被埋没,是好东西又无人问津不可能无缘无故,一定有市场或者本身的原因。
按照宋昭老师的话说:“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有的乐章是小提琴奏鸣曲,有的乐章是钢琴协奏曲,而大提琴永远是打酱油的”。这其实正是莫扎特的钢琴三重奏自身的“缺陷”,而这难道是莫扎特的重奏创作技法有“缺陷”?然而他的弦乐四重奏可是音乐会的常规曲目、二百多年来的经典,可见“缺陷”不在技法上。
近代西方艺术音乐是从声乐开始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教会与宫廷音乐各种声乐体裁是绝对的主导,多声部合唱高度发达。之后的巴洛克时期是器乐体裁大爆发的时代,各种乐器的自身变革也大多出现在这一时期。虽然都是“室内乐重奏”,但弦乐和管乐重奏,与有键盘乐器参与的重奏,创作技法的源头是不一样的。弦乐三重奏、四重奏、五重奏以及加入木管乐器的各种重奏,它的创作理念可以追溯到复调合唱,也就是多声部对位,即便是主调风格的乐段,也可以参考早期歌剧重唱、咏叹调的写法。
而有键盘乐器的重奏则是另一种情况。如果以当代钢琴的标准,18世纪管风琴以外的键盘乐器都是有“缺陷”的(个人认为从音乐史的角度,不存在有缺陷的乐器,只有有缺陷的作品),无论是羽管键琴,还是击弦古钢琴,如果与现代钢琴相比,音域太窄、音量太小、高音区缺少连贯性、低音区音色贫弱。因此在巴赫、海顿、莫扎特那个时代,在这类重奏作品中,弦乐器的任务首先是弥补键盘乐器的“缺陷”。从海顿中早期的钢琴三重奏中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小提琴是跟着钢琴的右手,以加强旋律的歌唱性;大提琴则是跟着钢琴的左手,以补充低音的音量与线条感。这样的三重奏实质上是“有小提琴、大提琴助奏的钢琴奏鸣曲”。到了海顿的晚期作品,这种情况稍有改善,钢琴与小提琴开始有富于情趣的对话与交锋,但大提琴依然是钢琴左手阴魂不散的影子。
莫扎特的六首钢琴三重奏是他较晚期的作品,相比起海顿的三重奏,无论是在作品规模、技巧的丰富性、三件乐器之间的平衡等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作品时长从海顿时期的二至三个乐章十来分钟,增至三个乐章二十多分钟,其中规模最大的K.502如果全部按照原谱反复,时长接近半小时;这些作品并不完全是为家庭娱乐而作,其假想的演奏者可能是宫廷乐队中的职业演奏家,甚至是莫扎特自己,因此对演奏家的技术要求比起海顿的三重奏也更进一步,包含了许多复杂、华丽的技巧段落;小提琴与钢琴声部的地位完全平起平坐,大提琴虽然“打酱油”,但至少不再是附属于钢琴低声部的“影子”,开始拥有自己独立的声部和表现的机会。但尽管如此,像莫扎特这样几乎涉猎了所有音乐体裁的作曲家,竟然没有为大提琴创作任何一首哪怕是共同担当主角的作品,可见这件乐器在当时还没有成为一线乐器,或者他本人对大提琴有原因不为人知的偏见。
从许多使用18世纪的古乐器演奏莫扎特钢琴三重奏的唱片录音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种分工带来的平衡、融洽的音响效果。但问题是,如果用20世纪的乐器来演,这种平衡就会被现代钢琴茁壮的音量、宽厚的音质,和当代大提琴浑厚、浓郁的音色所破坏。因此在演奏莫扎特的三重奏的时候,钢琴和大提琴都必须“忍着”,一旦忍不住“风格”就不对了,可是忍到怂了又会招致“毫无生气死板无聊”的指责。学者们津津乐道的各种讲究,其实就是揣摩如何用汽车开出马车颠簸又优雅的效果。所以聪明人应对的办法就是不演、少演,至少不在“专家”云集的场合现演。
基因三重奏从2005年成立到2010年间的六年,专注于经典作品的研习和演出,当时我们演奏的莫扎特作品也得到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同行的肯定和鼓励。2011年后我们把注意力更多的转移至原创跨界作品的演出,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和口碑。然而我们始终不忘初心:作为从10岁左右就开始在音乐学院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现在的职业音乐工作者,我们始终希望能够将人类音乐艺术历史中最有价值的经典,传播到尽可能多的人群中,在这一点上,我们也与多年来一直合作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有着高度的默契和共识。因此在去年的“穿越时光”系列音乐会之后,基因三重奏在2018年将回归传统,策划举办莫扎特、贝多芬经典作品系列音乐会,4月30日的音乐会,就是其中的第一场。
室内乐作品无论在国内外,在市场方面都是小众中的小众,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当年本身就是为家庭、沙龙等中小型场合而作,内容上带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内敛的审美特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形式上多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古典多乐章奏鸣曲式,规模较大、没有标题,也不宜做故事性的解释和诠释,更没有戏剧性的创作背景和噱头。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也考虑到普通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少年听众的欣赏习惯,因此在两首经典作品之外,还选取了两首我们之前经过数年舞台检验、广受听众喜爱的保留曲目:《莫扎特(小星星)主题华丽变奏曲》和歌剧《魔笛》中的二重唱,这两首改编自歌剧中的作品,也能够体现出莫扎特的室内乐创作,与他的歌剧创作之间内在微妙的联系。除此之外,我们为这场音乐会还特意改编了一首曲名暂时保密,但保证更为家喻户晓的莫扎特名曲,作为给小朋友们惊喜在音乐会的最后为听众们演奏。
——钢琴家张佳林
音符动态简约分割线
演出信息
基因三重奏 ● 演奏及创作中保持音乐的纯正风格,拥有纯净而灵动的音乐感 ● 前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家Rainer Kussmaul教授称其演奏的莫扎特作品,“我心目中的莫扎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2018年4月30日 周一 19:30 莫扎特三人行—基因三重奏·莫扎特名曲音乐会 基因三重奏: 小提琴:张精冶 大提琴:宋昭 钢琴:张佳林 曲目:莫扎特: 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 K.502 E大调钢琴三重奏 K.542 基因三重奏改编: 莫扎特小星星主题变奏曲 魔笛二重唱 票价:50 100 180 280 380元
|